TG体育TG体育3月5日下午,习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3月7日起,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特别报道“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怎么干”,看各地各行业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题采访时说:“传统的产业正在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在转型发展。我们感觉到尤其是新能源新基建的持续推进,应该说我们在国内的市场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3月7日,新华社以《2024两会好声音|代表委员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接受记者采访的内容TG体育。
围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戴和根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3月7日,人民政协报以《有效释放城市地下国土空间资源》为题,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接受记者采访的内容。
向地下要空间、要安全、要资源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2022年我国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2.62亿平方米,占同期城市建筑竣工总面积的23%。但是与美日加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领域仍处于空白。
“在城市深部地下开发深度方面,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50米以浅的地下空间,发达国家如日本地下空间开发主要集中在50—100米范围,俄罗斯地铁开发深度多在地下100米以深。在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场景方面,我国目前开发场景相对单一,发达国家如芬兰的地下疗养院、挪威的地育场馆、英国的地下农业、瑞士的地下研究所等场景相对丰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和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有效释放城市地下国土空间资源,引领新一轮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绿色低碳韧性的未来城市空间。
戴和根介绍,深部地下空间开发难度远大于浅层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韧性防灾等科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差距,智能勘察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和大直径竖井掘进机等关键施工装备等方面需要加强,深部空间的安全运维和系统保障方面需要突破。
为此,戴和根建议:加快打造深部地下空间原创技术策源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国家层面研发布局,发挥新型制优势,重点研发前沿性、紧迫性技术,突破原创性、颠覆性关键技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技术成果。
加大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深入实施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大研发投入,设置专项扶持基金,强化自主攻关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快城市深部地下智能勘探、智能建造、智能检测、智能运维等系列化专用装备,长寿命、高性能、高效修复等新型材料开发,推动自主研发装备和新型材料“应用尽用”,实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领域重大突破。
强化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应用场景牵引。加快深地轨道交通、深地物流、深隧调蓄等重大场景建设;开发城市深部既有地下空间,拓展固废封存、空气储能、储气储油储粮等场景建设。制定相应融资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深部地下空间创新试验场和设施,构建重大场景支撑服务能力。
完善城市深部地下空间产业发展体系。出台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研发、生产、应用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业态,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加快科技创新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完善金融支持产业孵化制度建设;鼓励培育和集聚标杆企业,布局深部地下空间示范及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3月7日,中国交通报头版刊发《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文,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接受采访的内容。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在福厦高铁首次实现跨海过桥不减速。”回忆起去年中国铁建经历的高光时刻,戴和根兴奋不已。他介绍,经过反复模拟试验,他们找到了适应“大跨”“跨海”条件的钢混结合梁结构参数,采用全联长钢混结合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等,成功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跨海过桥不减速。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运期间,福厦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00万人次。
3月7日,在中国交通报2版刊发的《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京华号”领跑中国大盾构创新蝶变》一文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介绍了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的相关内容。
“历经3年建设,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年顺利贯通。我们为这条隧道定制研发了当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介绍,这台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达16米,是领跑中国大盾构创新蝶变的生动案例。
由中国铁建设计建设的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承担着“打造缝合城市功能的创新发展轴、有效织补城市空间、解决高速公路分割城市问题”的使命。
7个半月完成始发井主体结构全部封顶,6个半月完成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工厂组装、60天完成盾构机整体组装调试……该项目使用国内首创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建设者操纵着“国之重器”,累计穿越55处风险源,地面沉降始终控制在3毫米以内,创造了单月进尺542米的掘进纪录,申报研发工法、专利等23项,为同类型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戴和根介绍,施工过程中,建设者着力打造大直径盾构施工智慧工地、标杆项目,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BIM模型、智能工程管理系统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施工生产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开发了盾构智能预警与远程智能驾驶平台,实现盾构关键参数预警、导向智能纠偏、刀具智能感知及大数据辅助决策,形成井下终端驾驶、地面远程驾驶、智能辅助驾驶等多层控制体系,引领盾构智能建造趋势。
2023年6月28日,“京华号”顺利出洞,标志着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贯通,为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企业放手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在接受中国交通报《来自交通运输行业的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提振信心加倍努力向新目标奋进》采访中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中国铁建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建筑行业特点,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研究,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产业转化能力。
3月7日,中国证券报以《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加快提升“五个价值”》为题,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参加“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系列融媒体访谈的专题。
“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我们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激活企业经济‘细胞’活力。”戴和根在访谈中表示,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铁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加快提升“五个价值”,即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3月7日,中国贸易报刊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接受《两会寄语》栏目记者采访的内容。
戴和根说,向地下要空间、要安全、要资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有效释放城市地下国土空间资源TG体育,引领新一轮科技进步TG体育、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绿色低碳韧性的未来城市空间。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打造深部地下空间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加大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三是强化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应用场景牵引;四是完善城市深部地下空间产业发展体系。
3月7日,中国新闻网以《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要实现〈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建设愿景》为题,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参加“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系列融媒体访谈的专题。
“我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向地球深部进军。”访谈中,戴和根表示,要积极拓展深部地下交通、深部地下场馆等应用场景,最终实现《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建设愿景。
3月7日,人民政协网以《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加快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题,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参加“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系列融媒体访谈的专题。
“我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向地球深部进军。”访谈中,戴和根表示,要积极拓展深部地下交通、深部地下场馆等应用场景,最终实现《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建设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