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3年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三峡广电二号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召开,介绍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宜昌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市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2022年9月,宜昌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在公共教育、公共就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体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12个领域开展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制定了34条重点工作举措,对各相关职能部门重点任务清单化,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成立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宜昌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攻坚计划》,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召开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攻坚行动视频会,牵头负责公共服务领域市直部门进行交流。分管副市长定期开展调研督办,对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跟踪督办。
各职能部门深耕各自领域,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要求。
在公共教育领域:持续提高“双减”水平,着力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全覆盖,宜昌作为全省唯一市州入选成为全国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在公共就业领域:打造“就约星期四”招聘品牌,构建“社银合作”社保服务体系和“零工驿站”就业服务体系,唱响“我兴楚乡创在宜昌”创业品牌,自主开发上线“掌上找工作”平台,构建“小精专”“预约式”精准招聘体系,制订的“创业担保贷款网办服务规范”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
在公共医疗领域:高标准建设10个专业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县市三级医院建设,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宜昌市荣获“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被确定为全国12个“DIP付费示范城市”之一(省内唯一)TG体育。
在社会保障领域:推行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登记、代缴医保医疗保险费“一事联办”,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实现地市级残疾人康复、托养全覆盖。升级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四级照料服务机制。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医养结合+服务外包”改革模式被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评为“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
在公共事业领域:完成城区143公里燃气老旧管道改造任务;实现城区1667个小区垃圾分类网点“五有”标准升级改造及“定时定点”全覆盖;为市民建造出门可见的微公园、园林小品、口袋公园,新建口袋公园12个。
在生态环境领域: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截至9月底,全市优良天数比例82.4%,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和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在公共交通领域:不断优化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免申即享、送卡上门”公交敬老卡服务举措。宜昌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宜都顺利入选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在公共安全领域: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严格落实24小时网上巡查管控;加大非法集资行政处置和刑事打击力度,追赃挽损2613.73万元;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社会共治体系以及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食品快检体系建设;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守底线、查隐患、保平安”专项行动,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在公共文化领域: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定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等,不断塑造城市品牌。
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推进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城市街道、社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打造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平台。年均举办国家级赛事5项以上,省级赛事10项以上,市级赛事50项以上,县级赛事100项以上。
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打好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三张牌”。
在政务服务领域:力推政务服务质量变革。49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638个高频事项实现宜荆荆都市圈“一圈通办”。开展基层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推行乡镇(街道)“1+1”综窗改革、村社区“全岗通”服务机制。
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充分运用公共服务质量第三方测评结果,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补监测反映的短板。针对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中宜昌市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分的领域、低于80分的指标、较上季度得分下降的指标,结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开展整改行动。
二是补提升行动的短板。对照《宜昌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未落实的措施、未完成的任务加大督导推进力度,限期整改到位。
三是补改革创新的短板。对标先进地区,查找差距不足,重点聚焦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适老化,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化和人民群众对服务的体验感。
宜昌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请问市教育局在围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答:宜昌市教育局紧紧抓牢实验区建设“一号工程”,聚焦优质均衡,坚持系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一、突出优质均衡,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一是扩大资源供给有力度。2023年全市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9所,新增学位14207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降至0.23%,起始年级动态清零。二是促进教育公平有温度。建设阳光招生平台,共享32个部门数据,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应助尽助,年发放资金2亿元,惠及学生20万人次。三是振兴乡村教育有深度。聚焦人力、文化、培训、资金、课程、品牌“六个输入”,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十百千”计划。建成各类教联体118个,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占比76.97%,19个教联体入选省级试点,宜都等6个县市实现全覆盖。西陵区、当阳市、远安县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县省级验收,全省仅三个。
二、突出减负提质,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一是开展校外监管“回头看”。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学科类培训机构由375个压减至6个。今年重点部署违规隐形变异查处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机构15家,整改销号75个问题,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速提质。二是站稳课堂教学“主阵地”。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充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打造生动课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每天一节体育课,强化学生睡眠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三是打造课后服务“升级版”。推动高雅艺术、茶艺、书法、戏曲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个性化“服务套餐”。建设11个中学生数理素养研究基地,举办中学生数理文化节,培养数理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经验入选教育部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三、突出夯基固本,强化校园安全保障。一是强化硬件支撑。在全省率先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护学岗设置“四个100%”,投入近7000万元完成全市校园封闭改造,全市学校门口防冲撞装置安装率达100%。二是强化智慧管理。开通教育“一网观全域”驾驶舱,校园视频监控全部接入雪亮工程平台,修订完善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管理、食材出入库、明厨亮灶等平台,智慧化赋能安全管理,近三年无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三是强化科学治理。印发《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教育收费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教辅材料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治理,整改销号问题225个,追责问责54人次,持续改善教育良好生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为了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请介绍一下宜昌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答:宜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宜居的人文环境,使宜昌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养老目的地。党的二十大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宜昌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将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纳入宜昌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统筹推进。下面,主要围绕4个方面介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持续提高养老机构床位数量质量。按照国际“9073”养老格局,即老年人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整体需求,经过测算,宜昌市在养老服务峰值期大约需要机构养老床位4万张左右,通过亚行项目建设,政府主体投资,引入民营资本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37个,养老床位3.6万张,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将建成养老床位4.2万张,能够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
二是大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了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思路,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在街道(乡镇)、村(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中心(站),幸福食堂、助餐点,与卫健部门一同推进医养结合,在老年人助餐、助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方面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已累计建成街道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93个,农村互助照料站和农村幸福院823个,幸福食堂132个。城区东山花园、北山坡、墨池巷,夷陵区兴安社区、宜都解放社区、枝江白鸭寺社区、兴山昭君社区、远安鸣凤社区、秭归丹阳社区等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广受老年人好评。
三是不断增加普惠政策补贴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改造完成1766户。连续5年为宜昌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年支出保费200余万元,宜都、枝江、夷陵等地也陆续实施。城区高龄津贴发放实现“免申即享”,截至第三季度末,2023年度共为全市12万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5568万元。
四是始终坚持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全面实施养老机构安全基本规范,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燃气安全、房屋安全专项检查,推进养老机构明厨亮灶建设,连续4年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检查和“回头看”。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和防诈骗机制,加强防诈骗宣传和监管,坚决打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建立入住老年人风险防范评估制度,督促全市养老机构强化标准意识,提高养老机构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能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下一步,宜昌将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
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能部门,宜昌市人社部门在提升服务便利度、推进“就近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有哪些成效?
答:今年以来,宜昌市人社局从方便老百姓办事出发,聚焦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维权等高频服务需求,借助银行、社区、窗口等平台,系统布局老百姓“家门口”的人社服务,大力推进人社服务“就近办”TG体育,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便利度。
一是构建“社银合作”社保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人社资金流、人员流和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等优势,融合社银“两大渠道”、用好社银“两方资源”,与工行、建行、农行、湖北银行等7家银行合作,实行ABCD四类银行分级管理、标准化经办。其中,A类网点设置人社专柜,能够办理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资格认证、社保查询打印等22类60项社保高频业务;B类网点可自助办理5类、21项业务;C类网点可办理9项社保卡业务;D类网点主要提供城乡居保高频业务。目前,全市已建设975个社银合作网点,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社保服务。
二是构建“零工驿站”就业服务体系。顺应灵活就业、就业生活融合两个趋势,利用基层社会网格治理优势,聚焦百姓生活琐事、居家就业创业、企业灵活用工三大需求,将零工驿站嵌入村(社区)、商圈、园区、街区及其他人流聚集处,不断优化“找零工、打零工、想培训、问政策、要维权”五项便民功能,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零工驿站186家,累计发布零工信息9万人次,解决企业灵活用工1.5万人,1778名就业困难人员在社区培训后实现就近就业。
三是构建“基层劳动关系站点”和谐共创体系。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建设,在全市推进基本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畅通劳动关系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贴近企业和劳动者的“小、快、灵”的站点129个。积极培育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用好法律援助力量,提升基层劳动关系站点专业支持。今年以来,已提供职业介绍、纠纷调处、技能提升等服务两万人次。
四是构建“人社服务通办”体系。着眼企业群众跨层次、跨区域办理人社服务的需求,打通市、县、乡、村四级人社服务窗口,设立“人社服务通办窗口”141个,实现所有标准化人社服务事项一点受理、全市通办,老百姓通过家门口的人社通办窗口即可办理全区域、各层级的人社业务。目前,已提供服务1400多件。
五是大力推进人社服务数字化转型。开发人社服务导办系统,全口径纳入全市社银合作网点、通办窗口、零工驿站等等近1300个服务网点信息,形成人社服务“电子地图”,按照距离查询人远近排序展示,实现地址导航、最优路线推送。同时提供服务导引,群众通过“宜昌人社”掌上服务小程序可轻松查询办事时间、电话、可办事项,以及具体的申请条件、材料、方式、办结时限等全面的服务指南,让老百姓“一点全通”。TG体育TG体育TG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