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占全球的47%,以华南地区尤为高发。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系统依据患者原发灶(T)TG体育、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范围分层,用以评估肿瘤进展程度,是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迄今为止,第八版AJCC/UICC分期标准已应用七年。在此期间,鼻咽癌的影像评估技术及治疗策略有了显著进步和发展,极大改变了患者的预后。为有效评估患者真实预后,有力保障鼻咽癌精准治疗的实施,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的更新和完善显得十分迫切。
近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团队牵头,联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5家单位共同完成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多中心临床分期研究,其结果全文在Cancer Cell发表。
这项研究选取了2015至2018年间共8834例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分配为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用以提出分期修订建议和构建新版分期模型TG体育。同时,还纳入了939例初诊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用以提出转移性鼻咽癌的分期建议。研究提出的修订建议包括:将早期颅底骨质受侵(仅侵犯蝶骨基底部和/或翼突基底部)由T3降到T2;将3级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侵犯淋巴结周围结构)升级到N3;将非转移鼻咽癌分为I-III期,其中T1N0及T2N0合并为IA期,T1-2N1为IB期,原III期调整为II期,原IVA期调整为III期;转移性鼻咽癌为IV期,根据是否存在3个以上转移灶及肝转移进一步分为IVA期及IVB期。根据Groome评价标准,新版分期在预后区分度、一致性、预测准确性、样本里均衡性方面均优于第八版分期。
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公众号特别邀请马骏院士代表研究团队接受了专访,请他为大家进一步详细解读。
TG体育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拥有全世界接近一半的患者,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发病率是世界的20倍。与其他头颈部肿瘤不同,放疗是初诊无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此前,我们已通过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了鼻咽癌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危险地形图”,可以给临床治疗以重要参考,通过精准设计放疗靶区实现肿瘤精确杀伤,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在此基础上,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在不断改良现有放疗技术,以期望在不影响疗效的同时保护患者正常组织,比如甲状腺功能、吞咽功能等,让患者取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的预后非常差,需要加用化疗以提高疗效。目前III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是优选策略;对于高危患者,在结束放疗后,可以采用口服节拍化疗的方式降低复发转移率。对于晚期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现今的标准治疗。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的意义在于判断疾病进展程度和复发转移风险,给患者精准预后分层,然后对于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给与相应合适的治疗策略。所以精准的分期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分期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如不同分期之间预后要有区分度,同一分期内预后一致性要好,分期对预后预测效能高,以及不同分期间样本量要均衡。除此之外,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预后会随之改变,对分期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本项研究所提出的建议,如早期颅底骨质受侵降期和3级包膜外侵升级,就反映了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患者预后分层的影响。在指导治疗方面,本次所提出的新的分期模式与第八版不同,首先将初诊非转移鼻咽癌患者归为I-III期,而转移性鼻咽癌为IV期,以区别两者截然不同的预后和治疗策略。T1N0和T2N0因预后相似合并为IA期,与其他患者区分开来,未来临床试验可以针对这部分低危患者开展减强度治疗研究,以减轻患者的治疗毒性。对于转移性鼻咽癌提出进一步分层,这也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基础。
这项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首次针对第八版分期提出全面的修订建议。首先样本量大,总计纳入近万例、多中心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真实世界的患者情况。而且本次入组的患者基本来自2015-2018年,治疗时间距今较近并且中位随访超过5年,能够更好反映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模式下的患者预后。再有,研究采用的方法科学、严谨。我们采用了国际分期公认的Groome评价标准,针对预后一致性、区分度、预后预测效能及样本量均衡性对新版分期模式和第八版分期进行评价,发现新版分期在这四方面均优于原版分期。
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分期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影像医生、临床医生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次针对T和N分别提出一个修订建议,早期颅底骨质受侵及3级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均依赖影像诊断和阅片技能。统一诊断标准并对专科医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有效促进其应用和推广,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初诊转移性鼻咽癌近年来治疗策略有很大改变,如何精准分层需要未来更多研究验证和完善。此外,EBVDNA被证实是鼻咽癌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未来被纳入分期系统并指导治疗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其检测流程尚未标准化,导致不同医疗中心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如何尽快推动EBVDNA检测标准化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鼻咽癌临床分期、综合治疗及精确调强放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评议组召集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鼻咽癌委员会首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最后/唯一通讯作者在国际医学顶尖刊物如N Engl J Med、Lancet(2篇)、JAMA、BMJ(2篇)、Nat Med、Lancet Oncol(5篇)、J Clin Onco(2篇)等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14篇IF 50,14篇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1‰热点论文;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作为主席领导制定了《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诊治指南》,为国际鼻咽癌诊疗提供了“中国智慧”,也是医学领域内首个由中国学者牵头、联合美国学术组织合作制定的国际循证指南。以第一完成人(独立完成单位)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分别各有2项成果共6项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协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重大进展,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祯生命科学奖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
论文原文刊载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ancer Cell上,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论文
原标题:《Cancer Cell:马骏院士团队重塑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新模式 Cell Press对话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