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数据新闻,你可能会想到数据图表、炫酷的可视化效果;可能会想到一些工具,比如Excel、Python、Tableau等等;也可能一头雾水。数据新闻在中国还年轻,但行业从业者、学术研究者、个人创作者们,已经围绕着它做了不少探索。
这一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白杨数新观察”团队和澎湃新闻“湃客·有数”共同推出系列访谈“数据新闻访谈录”。
我们抱着观察记录、答疑解惑的想法,采访了国内外十多位在数据新闻领域有创见、有思想的学者、媒体人及学子,阐释数据新闻的新理念新发展,介绍数据新闻教育的经验、方法和路径,分享数据新闻作品的创作过程,在数据新闻的业务实践前沿、行业发展前景、教学体系现状等话题中进行思维碰撞。
2018 年 10 月 23 日,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TG体育,一桥包揽 7 个世界之最,缩短港珠澳三地的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近了大陆与港澳地区的距离。当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布作品《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后文简称《港珠澳大桥》),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报道界面项目二等奖。该作品用一张横向长图展现大桥全貌,带领读者共同见证 “天堑变通途”,一经发布就引起广泛关注。
长图直观立体,信息化繁为简。读者阅读《港珠澳大桥》,可以在屏幕上滑动指尖,犹如驾车在大桥上行驶。《港珠澳大桥》的主创之一是现任总台央视新闻新媒体短视频负责人王元,今年是他任职于央视新闻的第十年。重谈五年前的获奖作品,他强调数据可视化的各种形式是呈现“手段”。从长图到短视频,王元是媒体与新闻十年变迁的亲历者,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深耕于内容,服务于用户,忠于新闻价值。
王元: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图文介质,最早的“花活”就是数据新闻和现在的 SVG。当时手段有限,为了更直观,主要创意的发力点就在图解上。
数据新闻有一些方法论或者“途径依赖”,其中最主要的是“模型化”和“场景化”。所以当时,《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最核心的创意方式是“场景化”,把大桥等比还原,缩小成一张长图,在图中适合的位置添加相关数据和信息,如大桥桥洞、桥上铁锁等,显得图中的数据自然地与桥的形态相融,又生动有趣。通过场景化的方式,对用户产生冲击力。此外,当时以横图做新闻的形式并不多见,所以我们算是较早开始的。
王元:我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做报道的时候经常使用图解的形式。图解报道,我们有一个固定搭配的团队:一个人负责策划,一个人负责执行。《港珠澳大桥》团队就是如此的搭配,仅由两个人组成,可能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专业,也许也是因为图解相对而言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数据新闻呈现模式,我作为我们团队中的策划人员,需要把创意或者创作思路,比如呈现手段、文字、数据等告诉负责执行的同伴,然后对方用 PS 制作图片,综合我们共同的思路把这一则新闻创作出来。
Q3:根据我们的观察,不同读者对数据新闻的理解程度不一,在制作《港珠澳大桥》的过程中,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快地理解内容,团队做出了哪些处理?
王元:场景化可以说是数据新闻中最傻瓜的一种形式,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由深入浅,直观、简单,用户不需要理解,可见即所得。场景化同时也是数据新闻里最常用的手段。我们的《港珠澳大桥》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段,基本上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模型化”。“模型化”是自建逻辑,让用户通过阅读作者所构建的模型,在作者添加于其中的逻辑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这种形式更高级,能让简单的东西呈现复杂的理解,所以也就需要一定的思维要求,在我们目前的数据新闻创作中并不经常出现。
《港珠澳大桥》的数据出乎意料地好,公众号阅读量超 800 万。这说明,用户能理解图解,同时觉得这种手段、这种呈现形式很新鲜,新鲜感撬动了转发。
一个产品的创意好不好,是看这个创意本身是不是形成了卖点,但用户愿意转发,也要基于对内容能有一个基本顺畅的解读。
王元:这其实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用什么手段去呈现的问题。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时候,我刚开始做抖音短视频产品,短视频也可以成为我的选择。但是就呈现的手段而言,当时的情况是短视频平台还未普及,公众号是主流;而现在由于短视频最有流量、用户体验最好,短视频成为了主流。
但并不是说能博得流量就应该被选择,这不是做新闻的正确态度。如果放到现在,我仍会选用图解的形式,因为《港珠澳大桥》是一篇成就报道,这类报道的一个主要载体是公众号。公众号和抖音、快手等娱乐化平台是不同的。我认为,抖音、快手的核心是怎样把新闻向娱乐化靠近,提高传播度。而公众号文章,对新闻能力、新闻素养,对作者的手段、综合能力要求更高TG体育,通常以文字报道为主,于读者而言也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适合进行成就报道。
相比之下,短视频像一个“氛围组”,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是很少有用户想从短视频上获取新闻的核心,也很少有读者认为短视频有很强的可信度,用户需要了解新闻观点可能会转向新闻评论,需要有深度的内容还是会转向图文。
Q5:您刚才也提到,例如短视频,包括现在数据新闻的各种呈现手段,诸如 CG、3D 等,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您如何看待这种娱乐功能?我们应该怎样平衡娱乐功能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
TG体育
王元:我不否认各种呈现手段是有娱乐功能的,而且我想告诉大家,娱乐性和新闻价值并不矛盾。教娱结合是通俗化大众化的主要路径,娱乐性的目的是让用户产生好奇心,能够看进去。
在数据新闻的制作中,娱乐性往往借用一种新奇的呈现手段,让用户在观看过程中不需要辛苦地阅读枯燥的数字或大段的文字,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新闻作品想传达的信息点或价值观。例如,“混子曰”的图解会把知识以漫画形式表现,都是一个类似的方法论,是一个常规的套路。这种比较独特的、利用技术手段的呈现方式,往往是为了更顺畅地传达新闻价值,如果受众连看都看不懂,那也不用谈新闻价值了。
有人担忧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并不多见。我相信凡是专业媒体都会尽可能地规避这种情况,数据新闻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专业媒体都会调整数据新闻的各种呈现方式在整篇新闻中的占比,避免喧宾夺主。同时我认为,现在大部分自媒体也不会这样做,过于天花乱坠会影响读者收取信息。
Q6:我们了解到,《数说十年》是央视新闻打造的一个有关数据可视化的短视频类的栏目,您能从创办的初衷、运营情况等方面,介绍一下《数说十年》的具体情况吗?
王元:《数说十年》是我们为报道党的二十大成就推出的小栏目,一共七集。正如我前面提到,短视频通常是“氛围组”,《数说十年》就是一个为迎接二十大制作的氛围报道,我们把一些成就报道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这七集从内容展现来说,数据并不是特别多,因为短视频对于完成率、完播率、短视频用户接受的时长等要求比较苛刻,所以我们主要关注数据故事化。
简单来说,就是寻找用户的一个知识痛点作为切入点展开相关延伸,比如,中国这些年种了多少棵树,或介绍一些人们了解较少的珍稀动物,由此进行科普。形式是数据可视化,但内核还是讲故事。
王元:其实还谈不上发展的程度,和《数说十年》的创办过程类似,大多只是把数据可视化作为一种讲故事的手段。
数据新闻对于包装制作、数据分析的要求非常高,并且赢得用户认可的门槛也非常高,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呈现。以《数说十年》为例,我们基本没有采用公开数据。例如,GDP 中国一年一百万亿,这个数据不能用,因为大家对这类数据没有概念,即便使用也不能理解这个数据点。或者说,只是把数据呈现得很好看,用户也不太理解。关键是怎么解读数据,怎么把数据和故事结合,这也是现在的趋势。
在行业内做数据新闻非常奢侈,或者说专门培养一个团队研究 CG、包装制作、数据分析等来创作数据新闻,是不太现实的。我所了解的做数据新闻的团队都很难坚持下来,因为选题和制作极易出现瓶颈。真正在新闻行业内,大部分人只是把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专门的门类。除了央媒、市场化的媒体,真正长期做数据新闻的几乎没有。
Q8:您对央视新闻关于数据新闻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您会希望形成更加专业的团队,有更加专业的人去做数据新闻吗?
王元:当然是有这样的期待,但这可能太奢侈了。正如我们总台新闻中心有一支这样的团队,但是由于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因素,一年可能就只能产出一两个重磅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是因为如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的数据新闻对于数据的要求趋向于没有被太多人所了解到的、独家的数据信息。这类数据需要跑口记者长期地了解TG体育、采集,同时捕捉背后的故事,才能有效地呈现。对于跑口记者,人才方面的需求是又多又精。
第二,现在数据新闻和 5G、VR、CG 等技术手段嫁接,为了视觉效果,还可能运用建模,技术上的花费需要大笔的预算,一般的媒体很难承担。
TG体育
总结而言,数据新闻的未来还是在人才培养上,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数据新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