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现有专职教师 8 人,其中 5 人具有高级职称,5 人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国家农业部贝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 1 人,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才 1 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 2 人。团队成员 5 人被聘为浙江万里学院硕士生导师,1 人被聘为上海海洋大学及宁波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团队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 2 名、硕士研究生 41 名,目前在培博士生2 名,硕士生 21 名。
拥有“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区域特色水产种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研究实验平台。
在水产种业科技创新和渔业绿色发展战略引领下,团队主要围绕滩涂贝类、甲壳类等东海区名优特色海洋经济动物的良种繁育和健康养殖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贝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海洋贝类种质资源、繁殖和遗传育种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 20 余项重点研究课题,领衔开展了“海洋埋栖型养殖贝类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系列研究工作。
培育出国家水产原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水产新品种 3 个,授权发明专利 5 项,主编出版专著 2 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40 余篇。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 项。
兼任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博士/硕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 2 名、硕士研究生 36 名,目前在培博士生 2 名、硕士生 17 名。
浙江万里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渔业环境调控、生态环境修复等研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兼任浙江省海洋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省青联委员、省青科协委员、省生态学会海洋生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理事、宁波市青科协理事、市海洋与水产学会理事等。
荣获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市青年科技奖等称号。作为第 2 负责人完成的“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第 1负责人完成的“渔山列岛贝藻资源保护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共承担或参与欧盟、国家、省重点研发和市重点公益项目等项目近 30项。已发表论文 70 余篇,出版专著 3 部,授权专利 11 项(发明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2 项,主持制定地方标准 1 项。
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繁育及绿色养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系统开展了大黄鱼、鮸、条石鲷、南美白对虾、四指马鲅等苗种规模化本地生产,构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了大黄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日本真鲈等高效养殖,显著提升了区域苗种规模化生产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水平。
已完成农业部“大黄鱼(国家级)良种场建设项目”、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名优海水鱼虾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产业示范”、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石斑鱼循环水智能化设施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海水特色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 20 余项。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1 项,省农业农村厅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 项。
主要从事贝类养殖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宁波市科技富民项目及多个横向课题。
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长期担任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两次获得省级“优秀特派员”称号,并作为省科技特派员团队骨干成员,在三门县开展多年的科技服务工作,业绩突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20 余篇;已获授权专利 5 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 4 项、专著2 部,主持制定地方标准 1 项。
主要从事微生物生态和养殖生态学方面研究。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TG体育,宁波市“甬江引才工程”创新人才。
目前主要研究工作聚焦在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细菌、微藻和原生动物)构建、互作演替规律及其驱动的碳、氮、硫循环;利用微藻-贝类-微生物协同处理养殖尾水并实现资源回收等方面。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TG体育、中央高校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和宁波市“甬江引才工程”创新人才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
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主持完成了塔里木裂腹鱼、宽口裂腹鱼和斑重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工作,参与完成了大鳞鲃、拟赤梢鱼和洛氏鱥等十余种鱼类的全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海洋鱼类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大黄鱼逆境适应调控机制解析和抗逆新品种选育相关研究工作。
主持和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课题、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拟赤梢鱼全人工繁育技术”项目,以及横向课题“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巴拉水电站川陕哲罗鲑苗种规模化培育相关技术平行研究”和“宁波市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普查”等多个课题;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共同完成人,获“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主要从事养殖生态学研究。主持宁波市公益性计划项目及多个横向课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长期担任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在象山县、宁海县开展科技服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专著2部。
主要从事水生生物生态养殖的研究,宁波市泛“3315”系列计划-现代农业B类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主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波市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宁波市公益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1项,目前主要负责多层次综合养殖技术、新品种推广、贝类疾病防治技术科普等工作。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课题“滩涂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模式集成创新示范”(SQ2020YFD090013-02),林志华主持,2020-2022,资助经费 656万元。
2. 国家(农业部)“现代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9),林志华主持,2021-2025,资助经费 300 万元。
7. 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凡纳滨对虾循环水设施系统智能化高效养殖模式构建与产业化”(2023SNJF064),柳敏海主持,2023-2024,资助经费 50 万元。
8. 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集中连片海水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与示范”(2022SNJF063),2021-2023,何琳主持,建设经费 50 万元。
9. 浙江省农业(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南美白对虾新品种(系)生产性能测试与功能基因挖掘”(2021C02069-5-4),柳敏海主持,2021-2025,资助经费 50 万元。
11.宁波市公益重点项目“西店牡蛎优异性状鉴定及快速生长新品系选育与应用”(2021S009),柳敏海主持,2021-2023,资助经费 50 万元。
13.宁波市“甬江引才工程”创新人才项目,“集中连片海水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郑侠飞主持,2022-2026,资助经费 80 万元。
2014 年考取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2018 年 7 月毕业留校,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以人类复杂疾病/性状为研究对象,开展人类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和细胞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致力于复杂疾病易感变异位点的鉴定及其遗传机理的研究,在复杂疾病非编码区 SNP 的鉴定及功能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在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Diabetes、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Research、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Human mutation 等杂志上共发表相关论文 12 篇,平均影响因子 5.0 以上。研究成果获得同领域广泛关注,被多个遗传学权威杂志文章引用;
2017 年 10 月,参加了国际遗传学领域顶级会议-第 67 届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美国,奥兰多),做口头报告。并在第二届国际基因组大会和中国遗传学会第十次学术会议中分别被选做口头报告。
2018 年 6 月,以第二完成人获得“陕西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大赛一等奖”。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青年项目),省部级课题 2 项。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重金属对泥蚶的毒性相关研究。2014 年入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现任副研究员。
发表核心论文 5 篇,其中 SCI 一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 7 项,获得财政资金 197 万元;参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6 个,发明专利 1 个;
参与制定泰州市地方标准 6 个,江苏省地方标准 1 个;获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次,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 次;江苏省科技特派员,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缢蛏高温胁迫响应转录组分析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相关研究,发表论文中文核心 1 篇,SCI 1 篇。
获得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研究生交流报告优奖”。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文蛤红壳色形成相关基因及功能研究,研究生期间发表中文核心 1 篇,SCI 论文2篇。
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宁波学术节“学术之星”铜奖,2022 年成功考取宁波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博士研究生。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缢蛏氨氮应激解毒代谢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3 篇,第二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 篇。
曾获得第十三届宁波研究生学术节“学术之星”铜奖以及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2021 年成功考取宁波大学水产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缢蛏组蛋白及其乙酰化修饰在抗逆和抗菌中的作用研究,研究生期间发表中文核心1篇,SCI论文1篇。获得宁波研究生学术节优秀奖,入选2021年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TG体育TG体育